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项工作 > 文明创建之窗

宿州:文明创城“新样本”

发布日期:2020-11-27 18:00 来源: 央广网编辑:孙叶 徐鹏 阅读次数: 字号: 背景颜色:

今天上午,宿州市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总结大会。

2020年11月2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安徽省宿州市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实现“首创首成”目标。

这是一份至高无上的荣誉,是650多万宿州人民的共同荣光。

环境宜人的宿州城区。(央广网发 董虎摄)

徜徉在宿州市区,日趋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富有文化气息的街头巷尾,秩序井然的往来车流……这一切都彰显着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折射出这座皖北古城文明发展的新进程。

三年,一座城市的新成长史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非一日之功。从告别环境“脏乱差”,到实现风景“美如画”,需要多久?

宿州告诉你答案:三年。

2018年2月,宿州市被中央文明办确定为2018—2020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2018年5月,宿州市正式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出“农村抓脱贫攻坚、城市抓文明创建”的工作思路,实行脱贫攻坚、文明创建“两线作战”,确立了“一年顺利过关、两年巩固提升、三年首创成功”的创建目标。

同时,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史翔任政委、市长杨军任指挥,16名市级领导任副指挥的高规格创建指挥部,市委副书记余向东兼任创建办主任,统筹调度部署创建各项工作。

干净整洁的街区。(央广网发 董虎摄)

《宿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意见(2018—2020年)》《宿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包保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先后出台,明确创建“路线图”“施工图”,并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纳入全市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年来,宿州市坚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牢固树立“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理念,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迅速掀起了市区联动、全民参与的创建热潮。

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宿州城区面貌华丽蝶变,焕然一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精细化管理水平、市民文明素质显著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市民对创建工作的满意率连续两年全国靠前、全省第一。

初心如磐,今朝梦圆。

一切的努力、汗水、拼搏、奉献都值得了。因为,全国文明城市这块含金量极高的牌匾,终被揽入怀中。

解码创城工作的“加减法”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颜值”是最直观的“加分项”,而城市环境改造提升则成为增加测评“通过率”的重要抓手。

街巷提升改造的前后对比图。(央广网发 宿州市城管局埇桥分局供图)

老城脏乱差、发展环境不优、基础设施不配套等,一直是宿州城市建设的短板,也是创城工作中的重难点。

宿州市老城区街巷道路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存在道路坑洼、龟裂、井盖凹凸不平、路沿石破损等状况。

2018年以来,宿州市城管局埇桥分局通过绿化亮化街景、路面改造、美化楼体等方式,进一步扮靓城市环境,改善群众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品位。仅今年,该区就对长征路、小河南街等120条老城区街巷实施提升改造,部分街巷提升改造为精品街巷。“老城区街巷的提升改造全面改善了市民出行和扮靓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品位。”宿州市城管局埇桥分局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宿州市精品街巷提升改造工程全部按照一街一巷设计,一街一景,一街一特色,打造提升一批精品街巷,以历史记忆为特色,以通行功能为主体,以休闲漫步为中心,把精品街巷建设成广大居民漫步休闲的民生工程,满意工程,惠民工程。

聚焦最薄弱环节,兼顾“里子”和“面子”,做好各项工作“加法”的同时,适时做出“减法”,也是当地创城工作的重中之重。

宿州市围绕“截污治污”工程,结合旧城改造、棚户区建设,在城区水系、河道流域,实施河道两岸房屋拆除工程,累计拆迁14处棚户区,房屋拆迁面积达45万平方。

抓好违建拆除,“彻底整,整彻底”,成为宿州创城的一项紧要任务。宿州市埇桥区老旧小区违建较多,私搭乱建,占道经营,严重影响小区改造效果。该区实行“网格化分工,责任化包保”,清查违建,建立台账,实行拆除销号制,做到先拆违、后治理,小区违建拆除完成一个,小区改造跟进一个。

把文明答题交给社区、交给市民

“居住了多年的老旧小区通过改造,道路修好了,楼道干净了,小区环境焕然一新。整个城市也都感觉有了很大的变化。”家住埇桥街道西仙桥社区邮政小区的杜高田告诉记者。

日新月异的城市风貌、靓丽整洁的街道、安全通畅的交通、文明有礼的市民,融汇成宿州的文明“底色”。相比于城市环境的改善,更让人能明显感受到的是整个社会“精气神儿”的提升。

市民杜高田的经历只是其中一个缩影。

停车场内停放有序的车辆。(央广网发 苏洋摄)

宿州市这几年集中力量强化对自管小区、“三无”小区对标整治力度,整体完成主城区“三供一业”移交;“红色物业”入驻无物业小区325个,小区居民获得感普遍增强。

与此同时,在部分小区、学校、道路开展最新标准垃圾分类试点,同步推进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在犬类规范管理方面,出台《宿州市城市养犬管理办法》,持续开展流浪犬、无主犬收容和犬只登记上牌工作,登记上牌犬只20580只,收容犬只5393只,处罚不文明养犬行为2232起,市民文明养犬意识得到有效提升。

如今走在宿州市区街头,每每经过斑马线时,往来车辆总是距离很远便减速避让。这便是“礼让斑马线、文明伴我行”活动起到的积极效果。

当地公交系统率先出台文明礼让斑马线活动实施方案,制定公交驾驶员文明礼让斑马线“5321”操作规程:“5”即距路口约50米处瞭望路口情况,做好减速准备;“3”即距离路口30米处近距离观察,发现有行人通过时降速至25公里以下;“2”即距路口20米处再次观察路况,发现有行人穿过马路时降速至15公里以下并做好停车准备;“1”即距离行人10米左右时准备刹车慢行、停车礼让。

宿州市交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宿州市区机动车礼让斑马线率目前可达到97%,95%市民认为城市交通秩序明显改善,城市文明水平不断提升。

文明的“价值”到底有多大

宿州全市上下共赴文明之约、共建文明之城、共享文明之美,开启了宿州市城市文明建设的新征程。

过去,宿州市被冠以多个称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智慧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烧鸡之乡、中国书画之乡······而今,这座城市可以骄傲地宣告,“文明城市”已成为它的新名片。

学生们排队乘坐公交车。(央广网发 董虎摄)

文明,同时也是推动城市营商发展的内在动力,发掘出这片土地更大的潜力与价值。

2019年,宿州与深圳腾讯公司在“数字产业发展”“未来城市建设”等方面开展了深入合作;今年4月份又与阿里巴巴华东公司在数字农业、智能制造、城市大脑三个领域进行深度合作。目前,阿里巴巴、腾讯、华为三家科技巨头齐聚宿州,有利于将数字宿州打造成为长三角城市的“大脑标杆”。

我国华东地区最大的云计算数据中心、亚洲CG动画集群渲染基地、中国量子通信五大节点城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宽带中国”示范城市······现在已经有近千家云计算及其相关企业在宿州高新区扎根发展,形成完善的“基础云、平台云、应用云”云计算全产业链。

未来,宿州市还将积极创建国家云计算大数据基地、全国重要的大数据存储基地、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加快推动2040个5G基站及通讯设备建设,推进宿州数字小镇、汴北5G试验区等项目建设,构建立体化的信息基础设施。

宿州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而今一跃而为“云科技”之都。从农业文明到新科技文明,一下跨出这样大的一步,宿州人民做到了,这是一份生动感人的创城的崭新“样本”。

我们看到,文明之光已然照亮这座城市转身的翩然身姿;我们相信,文明之光将给这座城市的未来增添更加磅礴持久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