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项工作 > 土地日和地球日

地球密码·盐碱地土壤要“控盐

发布日期:2023-11-30 09:32 来源: 中国自然资源报编辑:张永兴 阅读次数: 字号: 背景颜色:

今年12月5日,是第十个世界土壤日,主题是“土壤和水,生命之源"。

土壤,是承载万物的基质,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混合而成,与水资源相伴,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存在和延续的根基,是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的关键。保护好健康的土壤,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坚实保障。

健康的土壤就像海绵,在一定范围内对水资源有涵养蓄积作用。土壤与水之间的动态平衡,是决定生命赋存空间的重要决定因素。

土壤如同人类的身体,也会“生病"。比如,地下水位下降会导致土壤中营养元素流失,土壤质量随之下降;极端干旱或者湿润气候,会引发土壤板结或泥泞;当土壤受过量的盐分侵蚀,其微观结构和物质运输都会受到影响,土壤的承载力随之发生改变..…..“生病"的土壤将无法维持良好的水土平衡关系,地表植被生长状态和物种类型都会发生相应变化。

“生病"土壤中的盐碱土按照化学成分、物理结构组成不同,可以分为盐土和碱土两种类型。土壤表层或亚表层含有的可溶性盐类物质(如钾、钠、镁的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等)达到6克/千克~20克/千克,已形成明显积盐层的土壤被称为盐土。这类土壤在我国分布较为集中,尤其以东北平原,河北、天津、山东等滨海区域,黄淮海平原,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河套平原,新疆塔里木盆地和青海柴达木盆地等居多。

表层土壤胶体中可溶性盐含量小于5克/千克,土壤呈碱性(pH多为9以上)的土壤被称为碱土。其表观状态是干燥时板结严重,湿润时透气性差。这类土壤多与盐土相伴存在。从表观上看,盐碱化的土壤,地表植被覆盖度整体偏低,植被物种类型相对单一,物种群落发育不集中。在干旱少雨季节,土壤表面会因蒸发失水而呈现白色结晶盐析出地表,地表少量耐盐碱植被在这类土壤空间形成了自适应生长过程,从而维持盐碱化土壤的生态平衡。

我国幅员辽阔,土壤质量分布不均,尤其是盐碱化土壤,呈现出分布范围广、扩张面积大,且局部盐碱化加剧的现象。在我国目前具备开发利用潜力土壤中的盐碱化土壤,主要分布在淮河一秦岭一巴颜喀拉山一唐古拉山一喜马拉雅山一线以北的广阔半干旱、干旱和荒漠地区。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典型的盐碱化土壤集中区,有大量宜农土地未被开发利用。作为昆仑山、祁连山等重要山脉的冲积平原区,这里承接了天然降水、冰川(融雪)积水和地表径流,在盐碱化程度低、土壤结构较为疏松的区域,形成了典型的耐盐碱植被发育成长势相对较好的荒漠绿洲区。但干旱少雨、蒸发量大的自然环境条件,加之盆地内盐类矿物质的稳定补给,导致柴达木盆地土壤地表有机质含量整体相对较低,植被稳定的生长区间受限。特别在盆地内重要水系下游衍生的盐湖、咸水湖分布的区域,盐碱化土壤的侵蚀面积有持续扩大的趋势,已经出现了盐碱化向荒漠化的演替。在柴达木盆地盐湖核心分布区,由于地表淡水缺失,土壤含盐量增多,无机盐随水系的富集汇聚,形成了咸水湖泊乃至盐湖。

土壤质量的下降对生态环境的改变具有直接指示作用。地表土壤的极度风化和盐碱化土壤的进一步侵蚀,导致有限的土地资源难以维持植被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供给,局部地方会出现地表植被退化和优势物种消失的现象,影响区域生态稳定格局。特别是柴达木盆地介于祁连山和三江源两大国家级生态核心区的过渡地带,是青藏高原东部重要的生态功能调节区,其士壤质量变化更应受到重视。因此,建议在自然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开展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生态修复研究,保护好柴达木盆地相关区域的土壤和水资源,有效减少土壤盐碱化过程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障柴达木盆地主要汇水区的生态屏障功能。尤其是在盐碱化发展区域,建议利用盆地内地表淡水资源,开展适度的生态修复工程,实现盐分在土壤微循环中的有序控制,维系柴达木盆地土壤与水的平衡关系,以维持区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张永兴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