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项工作 > 科学普及

宿州市2012年地质环境公报

发布日期:2015-12-15 08:31 来源: 宿州市国土局 阅读次数: 字号: 背景颜色:

宿州市地质环境公报

(二○一二年度)

 

 

  

宿州市国土资源局

     


   

   

地质环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强地质环境管理,防治地质灾害,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为使全社会了解我市的地质环境状况,增强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意识,推动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宿州市国土资源局组织编写了2012年度《宿州市地质环境公报》。

《宿州市地质环境公报》按年度反映我市地质环境综合状况,主要包括地质灾害概况、特点及防治措施;矿山地质环境状况、保护与治理;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建设;地下水资源与监测四个方面内容。


   

地质环境管理概况

2012年,宿州市地质环境管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的领导下,努力完成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建设、地下水监测资源与监测工作:

Ø      地质灾害防治方面,按照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的要求,坚持领导带班制度,严格执行汛期地质灾害24小时值班、险情巡查制度,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速报和月报制度。

Ø      矿山地质环境方面,全面实施《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和《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办法》,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力度,实施3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投入资金1328.00万元,治理面积14.99公顷。

Ø      加强地质公园建设和地质遗迹保护方面,2012年度我市新增安徽灵璧磬云山地质保护遗迹1处。

Ø      地下水环境监测方面,进行82个地下水监测孔的动态监测和4个地表水监测点的动态监测。提交2013年宿州市城区水情预报、2012年度宿州市地下水水情通报和地质环境监测年度报告。


   

地 质 灾 害

u  地质灾害概况

Ø        宿州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地处淮北平原,总体地势平坦,中北部为低山丘陵,山体自然坡度多小于30度,东北部有零星残丘分布,坡度10-20度。2012年全市地质灾害主要是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地面塌陷发生的主要区域为埇桥区和萧县境内各大中小型煤矿。截止2012年底我市地质灾害隐患点24,其中地面塌陷隐患点22处,崩塌滑坡危险点2处。

 

 

 

宿州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地区比例图

 

 

  

宿州市地质灾害隐患点类型比例图

u  地质灾害灾情

Ø    2012年度全市未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事件,无直接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

u  地质灾害防治

Ø    为落实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加强了对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协调领导,市、县(区)政府建立健全了领导体制和责任机制,应急工作机构和应急专家队伍进一步完善;

Ø    组织开展汛前地质灾害调查,制定并发布实施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不断完善宿州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准备工作;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发放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加强地质灾害巡查、督查;坚持领导带班制度,严格执行汛期地质灾害24小时值班、险情巡查制度,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速报和月报制度;

Ø    加强建设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2012年度共完成三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审查、备案17份,为建设工程提供了地质灾害防治依据。

Ø    在“4·22世界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6·25土地日”,市国土资源局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及设立宣传咨询台、出动宣传车等形式,向各界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


   

矿山地质环境

u     矿山地质环境状况

2012年度宿州市共有各类矿山388个,其中煤矿21个、其它矿山367个;大型矿山8个,中型矿山6个、小型矿山95个、小矿279。矿山从业人数为40659个,年产矿量4959.50万吨。2012年全市矿产资源开采工业总产值85.1897亿元,创利润4.7266亿元。在开采矿产资源的同时,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主要表现在:侵占破坏土地、破坏植被资源、水土流失、固体废物堆放、小规模崩塌、地面塌陷、地貌景观破坏、破坏地下含水层等。

宿州市各县区矿山基本情况一览表

名称

矿山数量

大型

中型

小型

小矿

合计

砀山县

0

0

0

34

34

  

1

2

16

127

146

埇桥区

7

4

70

9

90

灵璧县

0

0

5

73

78

  

0

0

4

36

40

  

8

6

95

279

288

 

u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Ø    建立健全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截止2012年度,共有374家矿山企业完成保证金开户缴存手续,总共缴纳保证金金额为2127.2557万元,2012年缴纳保证金金额为830.68774万元(不含淮北、皖北两大矿业集团所属煤矿);

Ø    2012年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项目3个,投入资金1328.00万元,均为地方财政投入,矿山地质环境恢复面积14.99公顷。截止至2012年底,累计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项目17个,累计投入资金7666.02万元,其中中央资金600.00万元、地方财政资金4132.70万元、企业配套资金2933.32万元。累计矿山地质环境恢复面积1569.44公顷。

Ø    根据皖国土资函[2012]320号《关于下达安徽省萧县龙山石灰岩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验收报告的函》,安徽省萧县龙山石灰岩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为2008年度省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项目总投资289.95万元,其中省财政补助资金70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219.95万元,该项目治理后恢复建设用地17.2895公顷,恢复绿化面积3.6983公顷,已通过省国土资源厅和省财政厅验收。该项目经济效益显著,已获得治理区土地出让金1.2亿元。

Ø    2012年度完成50个矿山企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审查与备案工作。截止2012年底,共完成387个矿山企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审查、备案。

Ø    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矿山复绿”行动方案〉的通知》、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安徽省“矿山复绿”行动方案〉的通知》(皖国土资[2012]302号)文精神,我市对“三区两线”范围内的矿山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查。“三区两线”范围内共有各类矿山266个,调查矿区面积4792.8656公顷。决定纳入“矿山复绿”行动的矿山195个,治理时间为2013-2015年,治理面积为770.6855公顷,其中复绿面积614.26261公顷。


   

地质公园与地质遗迹

u     地质公园建设

安徽灵璧磬云山省级地质公园20111114日获批安徽省省级地质公园资格。公园是以典型的岩石、上元古界层型剖面、臼齿构造及极具科研观赏价值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和古地震遗迹为主要特色,结合悠久的赏石文化、人文历史为一体的综合性省级地质公园。地质公园总面积为42平方公里,其中磬云山作为主园区范围,面积约为7.15平方公里。2012年度,安徽灵璧磬云山省级地质公园为建设阶段,全年总投入150万元。

u     地质遗迹保护

根据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国土资源厅下发的《关于组织申报2012年度省级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灵璧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安徽灵璧磬云山省级地质公园2012年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申报书》和《安徽灵璧磬云山省级地质公园2012年地质遗迹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申报材料。20121214日,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同意本项目为2012年底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目前正编制《安徽灵璧磬云山地质遗迹保护项目设计》。

 

地 下 水

u     地下水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

根据《安徽省地下水资源评价》,本区地下水可采资源量为14.796亿立方米,2012年全市地下水开采量为4.121亿立方米。

 

  

宿州市各县区可采资源开采资源对比图

u     地下水监测

Ø      地下水监测网建设:全市范围内共有地下水监测孔(点)86个,其中国家级监测孔(点)17个、省级孔(点)69个(地表水点4个)。

Ø      地下水类型:全市地下水监测孔监测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类裂隙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地表水。

Ø      监测项目:水位、水温、水质。

Ø      监测成果:2012年共取得水位监测数据12348个;水温监测数11118个;采集地下水全分析与污染分析水样、放射性水样各55组。

u    地下水水位

Ø      区域地下水水位

² 浅层孔隙水(40m以浅):2012年萧砀黄泛区浅层孔隙水年平均水位埋深2.19-4.11m,宿、灵、泗平原区浅层孔隙水年平均水位埋深0.94-3.35m。与2011年相比,宿州市辖区内约94.81%地区浅层孔隙水水位基本稳定(水位升降在0.5m 以内)。见图A

 

 
   

A   2011-2012年宿州市浅层孔隙水2个监测孔水位动态曲线图

²      深层一含孔隙水40m-150m2012年全区深层一含孔隙水年平均水位埋深1.34-11.49m。与2011年相比,宿州市辖区内约93.43%地区深层一含孔隙水水位基本稳定(水位升降在0.5m 以内)。见图B

 

 

 

 

 

 

B   2011-2012年宿州市深层一含孔隙水2个监测孔水位动态曲线图

² 深层二含孔隙水(150m以深):2012年全区深层二含孔隙水年平均水位埋深31.98m左右。与2011年相比,深层二含孔隙水开采区(主要为砀山县城附近地区和泗县县城附近地区)深层二含孔隙水水位以下降为主(水位下降幅度大于0.5m )。见图C

² 裂隙岩溶地下水:2012年全区裂隙岩溶地下水年平均水位埋深1.90-8.38m左右。与2011年相比,全区平原区裂隙岩溶水地下水水位基本稳定(水位升降在0.5m 以内),岩裸露区岩溶地下水水位随大气降水和开采量的影响呈弱下降趋势(水位下降幅度在0.5-2.0m之间)和弱上升趋势(水位上升幅度在0.5-2.0m之间)。见图D

 

 

 C   2011-2012年宿州市深层二含孔隙水1个监测孔水位动态曲线图

 

 

 

D   2011-2012年宿州市裂隙岩溶地下水2个监测孔水位动态曲线图

Ø      宿州市城区地下水位与降落漏斗

²   浅层孔隙水(40m以浅):浅层孔隙水受深层一含孔隙水影响,形成以南关二水厂为开采中心的降落漏斗。漏斗中心年平均地下水水位埋深:16.72m,漏斗边缘年平均地下水水位埋深:1.75-3.49m。以25m水位标高计算其漏斗面积:94.62KM2。与2011年相比,由于漏斗边缘水位基本呈上升趋势,漏斗面积较2011年减少2.28KM2

² 深层一含孔隙水(40m-150m):受宿州市城区开采影响,形成以南关二水厂、东关为开采中心的二个降落漏斗。漏斗中心年平均地下水水位埋深:25.34m,漏斗边缘年平均地下水水位埋深:2.71-4.81m。以25m水位标高计算其漏斗面积:200.78KM2。与2011年相比,由于漏斗边缘水位基本呈上升趋势,漏斗面积较2011年减少11.76KM2

u    地下水水质

Ø      区域地下水水质

本年度区域上各含水层的水质相对于2011年基本稳定,浅层孔隙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2+·Mg2+(Na+)HCO3--Mg2+·Na+、深层一含孔隙水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Na+Mg2+深层二含孔隙水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L--Na+裂隙岩溶水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2+Mg2+。各含水层地下水超标元素主要为FeMnF-、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等,本年未出现五毒指标超标现象。

 

    

2012年与2011年宿州市区域各类地下水地下水水质对比图

 

    

2012年与2011年宿州市区域各类地下水地下水水质对比图

Ø      宿州市地下水水质

本年度区域上各含水层的水质相对于2011年基本稳定,浅层孔隙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Mg2+Ca2+、深层一含孔隙水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Na+Ca2+。各含水层地下水超标元素主要为FeMnF-、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等,本年未出现五毒指标超标现象。

 

 

2012年与2011年宿州市城区各类地下水地下水水质对比图

 

2012年与2011年宿州市城区各类地下水地下水水质对比图

(责任编辑:l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