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政要闻

绿水青山托起幸福感

——走访浙江省湖州市、杭州市、宁波市的调查

发布日期:2020-11-06 15:31 来源: 自然资源部 阅读次数: 字号: 背景颜色:

“两山”理念诞生十五年了。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

15年过去了,现在的浙江省,有清澈的湖水、茂密的毛竹,诗画江南生态美景更多…“曾经依靠矿山成为‘首富村’的余村变了,今天再看余村,感觉就是换了一个时代!”当时的村党支部书记鲍新民说。

在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采访活动中,记者在浙江发现,粗放的生产方式正在被努力修复生态取代、对自然资源创新运用,资源“蝶变” 正在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感”。

生态修复,资源升级了

走进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满山翠绿的毛竹映入眼帘。

在余村的矿山遗址公园,鲍新民介绍说,上世纪九十年代,余村4.8公里土地上有了三个矿山、一个水泥厂,虽让余村成为安吉县的“首富村”,但大面积岩石裸露在外,水土流失,开采后留下的边坡存在大量危石、浮石,给村民带来了很大污染。

“以前晒个被子要拍2分钟才能掸掉灰尘。”今年67岁的村民阮德琴回忆说。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余村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

为了绿水青山,关停厂矿势在必行,可是有阻力。余村村民胡青宇说,自己曾经看到村民在村办公室大吵大闹,争论是否关停厂矿。

经过投票选举,通过了余村全部关停矿山和水泥厂的决定。2007年,在原安吉县国土资源局牵头下,先后对停采废弃的冷水洞等三个矿山进行生态修复治理、土地复垦开发利用。

一方面,余村对主要边坡进行浮石清理,针对坡底、坡顶和平台区域水土保持能力等情况因地实施绿化;另一方面,对宕底、废渣堆、加工场等区域,通过覆土、削高填低等方式进行土地平整复垦,种上毛竹等植物。整治矿山,整治出66亩土地。

尝到生态修复“甜头”后,2013年起,余村对村庄内部进行生态修复,4家工业企业全部关停,实施污水分流纳管。2017年,安吉县封存保留了冷水洞矿山遗址,建设了矿山遗址公园。

“我们摸索出一条‘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工则工、宜景则景’的废弃矿山治理方法。”鲍新民说。

现在余村有了6000多亩山林。全村两成左右农户办起了农家乐,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49598元。

浙江省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形地貌,耕地总量和人均耕地较少。耕地资源不足、低丘缓坡丰富是浙江省湖州市土地资源的特点。近年来,湖州市从稀缺土地资源中开拓出了新空间。

在浙江湖州市吴兴区妙西镇,有一个慧心谷绿奢度假酒店,妙西镇妙山村人梅初云感慨地说:“真没想到,我从小玩到大的山坡上居然能造出这样一个度假酒店。”

2016年,妙西镇成为 “坡地村镇”试点,把适合建设的山坡地开发为城镇、农村、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等绿色产业建设用地。在土地资源开发过程中,杜绝了“削峰填谷”式的低丘缓坡开发方式,在零占耕地、少占农用地、充分利用林地、园地和未利用地的前提下,按照“点状布局、垂直开发”的方式,让坡上建筑依山顺势、错落有致、间距适宜。当前妙西镇已申报8个“坡地村镇”试点项目。

慧心谷度假酒店的项目区面积达300亩,但其中建设用地仅占11.5亩,分成了近70个地块,所有建筑都依山顺势而建,错落点缀山林间,实现了“房在林中,园在山中、人在景中。”

“300亩的用地指标以前想都不敢想,就算拿到了成本也很高。有了‘坡地村镇’政策后,不仅避免了大开大挖,也降低了用地成本。”慧心谷绿奢度假酒店负责人李耀强感慨地说。

生态优化,企业落户了

在杭州市西溪湿地,今年57岁的曹国华刚从摇橹船上下来,正在喝水休息。“我原先住在西溪村,现在住西溪花园流芳苑小区。原先养鱼收入不稳定,2004年加入西溪股份经济合作社,从2007年开始分红, 现在每年股份分红20000多块钱。加上当摇橹工每个月3000块钱的基本工资和家里房子的租金收入,一年收入十多万元呢!”曹国华笑着说。

曹国华忘不了西溪湿地昔日模样。“杂草丛生,路边都是厂房,水臭烘烘的。”

湿地是“地球之肾”。为保护被称为“杭城之肾”的西溪湿地,杭州市从2003年开始采取保护动植物多样性、水环境质量提升等多项举措,引水入城、截污纳管、清淤疏浚、生物治理,对湿地11.5平方公里区域实施拆迁,将4000多户群众就近安置并设置经济合作社,保留了约100幢农居建筑作为游客服务设施,优化了西溪湿地的生态环境。

干净整齐的街道、粉墙黛瓦的建筑…杭州市西湖区双浦镇下杨村“颜值”很高。走进村里的“文化礼堂”,村委会主任余华琴介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之前,这里的甲鱼塘有些需要烧煤,天都是灰蒙蒙的,河道充满臭气。从2017年开始,全部取消村里甲鱼塘。

余华琴所说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就是“山水林田湖路村”全要素整治,统筹零星耕地归整、散落村居撤并、村镇环境治理、产业集聚升级、生态环境修复、公益设施配套等各项工作。对村里各处死角进行整治,统一规划停车空间,合理设置对景、框景、夹景、借景视线。

下杨村委会社会工作者吴燕飞向记者介绍,下杨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后,村里大力发展美丽乡村田园经济,现在有蓝城农业、塔莎梦园、时尚基地和禾家欢田野乐园等项目。

环境好了,企业纷至沓来。在下杨村文化礼堂附近,记者认识了塔莎梦园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孔建梅。“去年秋天在下杨村,我们成立了塔莎梦园(杭州)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从原先的干花加工升级到文化旅游一体化服务,线下业务蒸蒸日上,文化旅游业务短短两三个月就实现了十几万元的销售额。在附近的一百多亩土地上,我们正在打造一个富有特色的立体生态花园农场。”孔建梅说。

创新思路,资源盘活了

在宁波市北仑区象山港梅山湾,沙滩、公园、慢行步道、水上乐园美景如画。“过去可不是这个模样,海床淤积加速、滩涂有‘沙漠化趋势’,海岸线也无序杂乱。”宁波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王立志说。

2016年上半年,象山港梅山湾综合治理工程启动。在工程中不断创新工艺。“万人沙滩施工时,创新性采用先对底部清淤、局部土工布隔离、填筑海沙,再用土工布二次隔离,上部再填筑质量较好的面沙,在沙滩外侧建设水下档沙堤,合理控制标高,确保沙质不外流、下部淤泥不反渗,既降低了成本又达到了预期效果。进行生态廊道建设地基处理时,研究应用新的工艺技术‘扰动结合排水固结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节约了投资,提高了时间效益。”王立志说。

在梅山湾乘上船,海鸥、蓝天、海水交织成美丽的生态图景。王立志自豪地说,现在梅山湾基本实现了“美丽海湾、生态岛礁、绿色海岸”的海洋文明建设目标。

在宁波市梁弄镇东溪村的东篱农场里,农场主孙国权正在查看自己种植的灵芝、桑黄。“我今年尝试种灵芝了,预估收入3000块钱一斤,灵芝、桑黄再加上蟠桃等各种水果,一年纯收入四、五十万元!”说到收入,孙国权咧嘴笑了。

梁弄镇镇长诸仲玖介绍,梁弄镇探索出了一条增加生态产品、支撑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以四明山作为区域生态核心,通过农地整理、建设用地复垦恢复耕地生态系统,梁弄镇已新增耕地近300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1万亩,既保护了宝贵的耕地资源,又提升了耕地生态功能和耕作能力,盘活资源,像让孙国权这样“生意兴隆”的农场越来越多。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处长钟天明表示,浙江力求通过规划引领、系统整合和制度供给,对农村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布局进行全域优化,对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整治,解决农村土地利用碎片化、无序化和低效化问题,实现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集约高效的美丽国土新格局。(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崔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