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宿州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0093号提案的答复
民建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市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建议》收悉,根据我局职能,现答复如下: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工作。《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全面贯彻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打造韧性城市,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建设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相关要求,我局将“优化中心城区空间布局,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建设安全韧性的综合防灾体系”等内容纳入《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积极配合市城管、市住房建设等相关部门,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标准和要求,逐步编制完成了一系列专项规划。并加强用地和规划要素保障,推进综合防灾减灾建设工作落实。
一、加强规划引领,完善韧性城市顶层设计
宿州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将“韧性城市”理念贯穿于国土空间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一是对规划期内我市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进行了充分评估,从建设安全韧性的综合防灾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标准、优化防灾减灾空间、保障防疫应急空间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加快推进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生命线应急保障系统,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处置突发事件和危机管理能力,系统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二是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快建设国家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推动形成国土空间动态监测评估预警机制,及时评估、诊断和发现规划实施中城市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二、优化科学设计,构建韧性安全空间布局
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市韧性安全城市空间布局研究,目前我市已科学划定“三区三线”,统筹规划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兼顾城市发展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多重需要,逐步构建形成农业、生态、城镇空间,经济社会、城市发展、自然地理、安全防灾高度契合的国土空间格局。
在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层面,提出分级建设城市公园,增加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并进一步明确公园防灾减灾设施的配建标准和要求。到2035年,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 90%,1公顷以上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居住用地覆盖率达到70%,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3.82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22平方米。构建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和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到2035 年,郊野生态公园3处综合公园 14 处、专类公园3 处、建成一批服务半径 500 米、面积1公顷以上的社区公园。
三、强化部门联动,提高规划服务协同发力
2025年6月,为进一步规范我市水电气热网等管沟的建设管理,推进市政道路同步配套水电气热网等管沟建设,我市印发了《宿州市水电气热网等管沟“随路先建”工作方案》。在办理城市道路设计方案规划审批时,依托市工改平台方式征求供水、供电、供气、热力、网络通信等“水电气热网”各行业主管部门和管线单位意见,城管、住建、水利、数据资源等部门齐上阵、协同发力。汇总各单位意见集中反馈,指导建设单位形成最终综合管线方案。
自《宿州市水电气热网等管沟“随路先建”工作方案》施行以来,宿州市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均做到地下管线工程与道路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审批、同步建设,有效避免道路重复开挖。淮宿蚌城际铁路宿州西站连接线(G344西延工程)、经开区产业大道西延工程(S306西延工程)等正在按照《宿州市水电气热网等管沟“随路先建”工作方案》的要求实施建设。
四、强化预警监测,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我局充分利用数智化、信息化等现代数字科技技术,赋能地质灾害汛前调查工作。利用无人机航拍、遥感影像、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等信息化设备获取第一手数据资料,坚持计算机模拟分析对比和现地调查核实相结合,高效能推进地质灾害汛前调查工作。
坚持做到地质灾害汛前调查内容详实全面、数据及时准确、成果真实可靠。每到一处隐患点,认真开展抽查数据、勘查现场、拍摄照片、测量标定等各项工作,认真填写地质灾害汛前调查表,认真整理各项工作记录,认真撰写工作成果报告,以真实的成果支撑经济社会安全发展、绿色发展。
下一步,我局将加强部门协作,持续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相关工作,探索增强城市韧性路径方法,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安全舒适的生活空间。
办理类别:B类
联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联系电话:3937336
2025年6月6日